文/鬼腳七
看完《性本惡》觀眾大概會分為兩類,一類感覺香醇酣暢,回味無窮,與片中略顯古怪和奇特的氣氛產生某種共鳴;另一類不明就里,云山霧罩,嘟嘟囔囔離開影院。哦,應該還有第三類,他們在觀影過程中睡掉了三分之二的時間——《性本惡》正是這樣的影片,它必然只會激起觀影體驗上的兩極分化,畢竟,這部影片在看似漫不經心的外表下,包含了眾多的類型和故事元素:偵探,毒品和金錢,笑點奇特的喜劇,暴力和性,到最后,偵探和警長之間發生了某種微妙的同情和惺惺相惜,又讓人覺得無奈悲愴。保羅·托馬斯·安德森的這部《性本惡》與其說是一部反映和回顧70年代美國南加州社會百態的懷舊電影,還不如說,這部電影(以及托馬斯·品欽的原著小說)本身就是充斥著迷離的幻想和70年代本身。
70年代是是什么樣的?影片中的加州無疑正是最好的化身,也是籠罩全片的最大的背景底色。偵探多克無所事事,吸著大麻,過著嬉皮的混沌生活,前女友的突然委托,他就渾渾噩噩地開始調查,去見莫名其妙的人,得到莫名其妙的線索。在影片當中

“性本惡”美國社會的固有缺陷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2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