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影片《烈日灼心》
法律沒有規定好到哪里,但一定限制惡的邊界。曹保平導演通過《太陽黑子》改編影片《烈日灼心》講述了協警辛小豐隱瞞七年前真相,與伊警長周旋的故事,傳遞了善與惡沒有明確邊界的主題。
鏡頭的應用技巧直接影響作品的最終效果,是影視創作的基本單位。影片《烈日灼心》中,大量運用手持鏡頭,伊警長與辛小豐在天臺對峙時,晃動的鏡頭模擬了人的移動和呼吸,給人一種真實的感覺。車內的推鏡頭也是頻繁出現,快速的推鏡頭放大了車內兩人的情緒變化,在不言而喻中

有的人并不一直是惡人,但是做錯了事。有的人是惡人,以作惡為習慣。作惡為生的人不斷地猖狂做壞事,做了錯事的人因為不安而還債直至交付自己的命。這部電影似乎就講了這樣一個做錯事的人的故事。上一部好看的國產犯罪片是白日焰火。兩部電影的名字和風格也有點相似之處,盡管后者更文藝。這部開篇就亮明了所有人沉重罪孽的源頭的電影,讓我懸著一顆心緊張地看下來,基本沒有無聊的片段。
電影里兩個主人公都是苦大仇深心事重重地掩蓋著自己的身份,一個受了重傷咬著牙嘶吼著自己縫傷口也不敢去醫院,一個為了躲避警察的懷疑生生去裝gay和男人糾纏。盡管在他們的救贖之路中已看不出壞人好人的界限,盡管最終的求死也是為了成全自己撫養長大的被害家庭的遺孤。我還是會想,如果殺人的就是他們幾個呢?如果根本沒有第四個真兇的存在,他們會撫養尾巴這件事,會自我救贖這件事是不是就匪夷所思了?究竟是好人也有可能犯下大罪,還是壞人也可以變成好人,還是只有并非大惡的壞人才會贖罪?你看那位詐死的真兇,多年后還是一直在犯命案,說起來也是坦然自得的姿態

不同于港式警匪片的槍戰戲、動作戲,該片更著重于對人物內心活動的刻畫。影片一開始就展現了一件血淋淋的滅門慘案。一個姑娘因被辛小豐強奸而意外猝死,她的父母和外公外婆也因此被殺害。辛小豐及其同伴楊自道和陳比覺都參與了這場滅門慘案。之后,他們三人為逃避法律制裁,逃跑了,七年后,三人都已改頭換面。辛小豐是一名協警,協助警察辦案,緝拿犯罪嫌疑人毫不含糊;楊自道成為一名熱心助人的出租車司機,奉公守法;陳比覺做了一個漁夫,裝瘋賣傻掩人耳目。該片直到結尾也沒釋明當年滅門慘案發生的真正原因
除了槍聲和開頭的整截微電影即視感,講了一個近乎完美的故事!再一次刷新了我對于中國電影的認識,在倒數第三個結局(死刑處)還覺得裝gay騙人前面交代過結局有點拖沓,沒想到后面連著兩個嫌疑人X的獻身(雖然第二個獻身有點沒必要),真是虎軀一震。
三個連著高潮的結局、段奕宏和鄧超的表演、整個地零間斷的故事(在反轉之前,一刻也沒有回頭解釋)、繼掃毒之后大陸警察視覺化又一新高峰(這個其實很贊,演員的服裝很到位)、與殺人犯對決時的場景,五星五星再五星。
題外的也可以講講,故事最后的反轉依然要囿于壞人變好的道德命題,可以看出傳統傳奇敘事的影響、整體故事還是沒有達到整體架空導致有些細節比較別扭等等,不過瑕不掩瑜。
《烈日灼心》:有些人性需要法律來做低保,有些則不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16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