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圣在電影中表達的一個觀點是“時代的錯誤是時代造成的,愛情無需背負那么沉重的歷史包袱”,所以《海角七號》只是表達了人的情感,而無需背負那么多的“政治寓意”。

■入評理由:影片依然在不斷刷新紀錄,劇情內容雖有俗套模式之嫌,但笑料不斷。配角對白音樂各方面都相當到位,風土人情應有盡有,使得《海角七號》具有不錯的觀賞性。
■片名:《海角七號》
■導演:魏德圣
■主演:范逸臣
■上映日期:2008年8月22日(臺灣地區)
■讀家:木衛二
■推薦指數:★★★★☆☆
8月底開始《海角七號》的出現不僅成功引爆了臺灣本島票房,一個喪失行動能力的重癥癱瘓病人突然間起死回生,多方媒體加上以年輕人為主導的網民造勢,臺灣電影看上去甚至容光煥發——“臺灣電影終于起飛了”,太不可思議!
說起來,從臺北電影節上壓倒鈕承澤等人開始,就有包括侯孝賢推薦《海角七號》等各類信息出現,但我對影片一點都不關注,無名導演加上亂湊卡司,即便是認識男主角范逸臣,壓根也沒有一點興趣。恒春這個地方,當片子里說是“國境之南”時為之一震,除了在侯孝賢《戀戀風塵》里知道個恒春仔之外,并無具體的地理位置概念。
恒春屬屏東,是臺灣最南端的鄉鎮
“這是我的魯凱公主,很漂亮喔,如果你看到她請告訴她....."大大沒有等勞馬把他酒后的慣性傾訴說完,對著他的額頭輕輕一吻,這個中年男子,曾經的迅雷小組組員,把頭埋在小女孩的懷里 哭的像的孩子,而有點早熟的大大扮演了一個母親的角色。男人一輩子都是孩子,而每個女人都是母親。
同樣的一個夜晚發生了很多事,60年前的教師在懷念他的戀人,阿嘉與友子有了第一次,代表和阿康的母親牽手漫步,辛苦打拼的馬拉桑在酒店小姐的車中熟睡,酒醉的水蛙還在相思老板娘....只希望他們之間的距離沒有幾萬光年。
這不只是男女主角的愛情戲,是恒春這個小鎮的人民群像,我草你媽的臺北,既然不想在都市迷失,就在小城中尋找溫暖的人情吧。
順便說下,本片中的演員幾乎都是在演藝圈中郁郁不得志或遭遇瓶脛
的人,導演覺的只有這樣的一群演員才能演出這樣一份意境。
高中第一次看《海角七號》時就像在讀一首很朦朧的詩,似乎是在講一個奇奇怪怪的愛情故事,不明白導演到底想表達什么。幾年后去臺灣呆了一個學期后再看,才明白這部電影為什么在臺灣票房那么高。
這根本不是一部愛情電影。
————前方嚴重劇透警告——————
片頭,緊跟在海角七號標題之后的畫面便是在巷弄中遙望臺北101大廈的夜景。男主角阿嘉推出一輛捆著行李的機車(摩托車),將琴砸爛之后,畫面開始跟著主角騎行的身影不斷變換。這些畫面沒有任何提示的字幕,因此大部分沒怎么接觸過臺灣的觀眾絕對不可能知道這些畫面分別是臺北西門町,高雄連接屏東的雙園大橋,臺26線的海景,恒春古鎮的西門城墻以及其它我認不出來的地點。認不出這些地點,便不可能知道男主角是個從臺灣最南部的小鎮來到臺北討生活的年輕人,也不可能明白阿嘉砸琴時那句“我操你,我操你媽的臺北”的臺詞(也是這三分鐘里唯一一句)背后所傳達的信息有多么重要。
在恒春住民宿時,老板的老公周大伯告訴我雖然臺灣目前有五個直轄市(分別是臺北,新北,臺中,臺南,高雄)

終于聽到那首歌,仿若還有海浪做背景。悶熱夏天的傍晚,海風吹得人不由得瞇起眼睛。
我要篝火我要礁石我要泛白的浪花我要啤酒和音樂。
還有你。
所有人都相互認識的小鎮子,破破爛爛,機車在大街上橫沖直撞,面目和善的老人張口罵句“干”,警察是金盆洗手的黑幫小弟,揣著稀碎的夢想的年輕人將本該送到的信件胡亂扔在家里。
留不住年輕人,撐不起老人家。
這樣被工業時代拋棄的斷層小鎮,似乎到處都是。
可是只有這樣的小鎮才會有這樣的故事。
想見你的時候要穿過骯臟的街道跑過泥濘的海灘,說話要用信件,婚禮要請全鎮子的人,表演嘉賓要用艷俗的大腿舞女郎。
在去世的父親那里找到的信件,工整的鋼筆字,讓人不忍卒讀。
老人早已衰老到都意識不到有郵差進到了家里,不再是白衣勝雪的少女,你也不是當年的被命運捉弄的老師。
不是海峽不是人心不是生死將我們相隔。
是好笑的命運。
多普通的故事。在隨便一個戰爭年代,在隨便哪個國家,總有一模一樣的故事不停不停重演,以至于說出都不覺驚奇,聽者也只會微微點頭說一句“是這樣啊”。
可是,總覺得,很動人。

“海角七號”二刷!無限暈,太傻了這電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1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