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量:37956
“科洛弗檔案”2008年度佳片,絕非泡沫電影
創意:9/10
故事:9/10
效果:9/10
綜合評價:A
對一部還沒看過的電影的期望過高經常會變成壞事。去年《變形金剛》前的那一小段無名預告片激起廣大片迷(特別是像我這樣的《LOST》迷們)的興趣在某種意義上遠遠超出了《變形金剛》那部電影本身。漫長的六個多月的等待,一月份以來幾個預告片斷在電視和網絡上頻繁地轟炸,乃至前兩天網上的一片喊打,讓我非常擔心這就像《The Blair Witch Project》一樣是一部純粹的泡沫電影。
我的擔心純粹是多余的。
去掉片頭和片尾字幕,片子總共僅僅75分鐘。但是就在這短短75分鐘里的故事絕不簡單直接,而是異常豐富,講述了一個相當完整的故事:
1. 主人公的來歷、相互關系交代得相當清楚,在災難到來時的行為基本符合常理;
2. 片子有始有終,怪物長得啥樣看的清清楚楚,絕不像《LOST》,到現在一個問題都沒搞清楚(很多同學因此討厭《LOST》,但是《LOST》迷卻是因此而喜歡《LOST》)。雖說只是看一個視角,但是整個環境交代得清清楚楚,該爆炸的地方爆炸,該死人的地方死人。特技基本上看不到破綻,真實感實在強烈。
紀錄片形式的Sci-Fi,紀錄片形式?就連寫下這段文字的我也不確定,以手持DV為視角的這部影片能否被稱為紀錄片形式的Sci-Fi。
手持DV的晃動,近距離的人聲,都讓畫面更顯真實。這種撲面而來的真實感,讓觀眾沉浸在怪獸突襲紐約的世界里。
導演并未采用直面怪獸的視覺語言,而是從旁觀者的角度描繪了這場災難,用渺小低微的DV視角,仰視頃刻間就能取人性命的怪獸,這種厚重的對比,讓同為人類的觀眾,也即是我,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最初吸引我的,毫無疑問,是海報
完全不知道其大意
下載之後趕緊看了
嗯……bravo!
只是……大概不會有什麼吸引我去看第二遍
美女?maybe……
很精彩的……恐怖片?災難片?
都算吧
太喜歡這風格了……
紀實的感覺,就是很真實而震撼
很希望能出續集
覺得導演也許會沿用這種風格
可我更想解惑
看看他怎么去圓這個故事
去解釋那個怪獸
覺得兩個地方最……可以算是硬傷吧
1. beth的傷是在左胸,覺得,很接近心髒了
可還是把那根穿過胸膛的管子拔出來
有點常識就知道,那東西應該截斷,而不是拔出來
而且在那個位置,絕對的血流不止,死亡,只是時間問題
可beth童子卻沒事,好跑的勁兒勁兒的……
2. 怪獸吃掉哈德之後,居然沒去吃那兩位……
而且那兩位是沖著哈德的方向跑過去……
這到嘴的食物……居然放過了……
里面的美女……呃……至少三個主要女演員都很漂亮
最喜歡瑪琳娜……只是……太慘……
有一點,還是覺得著急
就是……很多時候,都是爲了個人,而喪失了更多
我承認,Rob的愛是電影的暗線
但爲了Beth而失去了那么多,值得?
不過也得說
喜歡看災難片,喜歡在看災難片的時候拼命找代入感。一片鬼哭狼嚎濃煙四起的大屏幕上想著法子把自己塞進去,體會那種絕處逢生的快感。
所以盡管手搖攝像的方式看得人是有點兒窩火有點兒暈,我得承認,從頭至尾逼真的代入感掩蓋了畫面,情節,甚至怪獸外貌上的種種不足。典型的“換個角度講故事”。很久沒在充斥華而不實CG場景的“大片兒”里攥著手心出汗了。而本作放足了片尾字幕也還不足90分鐘。
自然,前期故作玄虛的宣傳對于小成本商業制作來說很新鮮也很必要。也很喜歡倒帶插入敘事的那部分對比。
這片子今年元旦過后剛在美國上映就被炒到全世界大期待。大家都聽說了,聽說很牛逼很牛逼,聽說很多觀眾從電影院出來都吐了,很多觀眾看到一半就出來吐了,很多觀眾看著看著還來不及站起來就吐身上了,很多觀眾看完隔了好幾天還是吐了。
給我的感受是,我很慶幸祖國沒有公映這片子,不然在電影院,對著那么大的熒幕,我十有八九會是以上幾種人中的一種。坐在電腦前看的直觀感受就是,仿佛被人抓住腦袋狂搖了兩個小時,還逼你必須眼睛一下不眨的看完它。當然,導演本身沒有強迫你的功力,我用“逼”字想表達的是電影本身的確很吸引人。
之所以會吐,不是畫面惡心的,而是所謂的視覺沖擊,非典型性美國大片的視覺沖擊。從頭到尾,都是用一部家用手提V8攝影機錄制的。對焦尚且困難,你眼睛就跟著V8鏡頭一直晃,晃到死。電影本身講的是被當下好萊塢看作已經沒法超越《哥斯拉》的怪獸襲擊人類的故事,換句話說,已經被拍爛了。這個題材,必然是講怪獸如何兇猛,人類如何像小強一樣頑強,所以大家要珍惜眼前的生活。其實《科洛弗檔案》大體也是這樣的框架
“科洛弗檔案”2008年度佳片,絕非泡沫電影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1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