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萊特》讓我想起一個人。時隔多年,要不是“人物”微信號最近又推出這篇文章:[《平原上的娜拉》],我想大多數人都已經把她忘了。我讀哭了。想起不過是二十年前的中國,想起早已停播的央視的《半邊天》節目和主持人張越,想起世紀末的華麗與喧囂。我們的記憶竟然如此短暫。
1.少女——藝術生命的原初養料
劉小樣就是中國版本的柯萊特。柯萊特何許人也?維基百科上這樣說:“法國20世紀上半葉的女作家,于1948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關于愛情的小說。最著名的作品是《Gigi》
這部片子一開頭我就覺得我會喜歡,原因是上來的臺詞很優雅很美。可能是一說英國口音,加上年代、服飾這些,很有代入感,畢竟我也是《唐頓莊園》的粉絲呢。
后面固然劇情實在有點奔放,演員演技也都很在線,所以我現在看電影的標準就是是不是能看進去,被吸引,被感動,這片子都合格。
這部片子讓我想起了《Maurice》,想起了港片《待到香蕉成熟時》。

《柯萊特》這部電影將“開放式婚姻”刺激的面紗撕得粉碎!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0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