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音樂是有靈魂的。我們會沉浸在音樂里,正是因為靈魂隔著時空在和我們對話。
《美國往事》《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鏢客》三部曲……,如此眾多的經典,是電影與配樂的互相成就。莫里康內以一己之力,糾正了之前人們唯室內交響樂為上而鄙視電影配樂的偏見。天才總是實驗先鋒,無論是《荒野大鏢客》的口哨、《美國往事》的排簫,還是《教會》里的雙簧管,這般大膽的器聲樂使用聞所未聞,他總會給人帶去遏云裂帛的驚艷。最讓我震撼的

莫里康內的電影配樂生涯起始于1970年,持續50年的創作歷程貫穿了意大利新浪潮和好萊塢影視八巨頭的整個黃金年代。
學院派出身的莫里康內憑借一己之力將電影配樂從不入流(創作時甚至要用化名)引領到登堂入室(在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舉辦交響音樂會),不僅得到了奧斯卡金曲獎的肯定,更得到了曾經視電影配樂為“賤業”的學院派的肯定。同為著名電影配樂人的沃恩.威廉姆斯(代表作《星球大戰》系列)在采訪中難以掩飾自己對莫里康內的崇拜與推崇。莫里康內在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導師在自己闖蕩好萊塢失敗后

因為導演托納多雷而看的,這也是我看過他12部電影中的最后一部了。
這部2021年的紀錄片,記錄的是意大利的電影配樂大師埃尼奧·莫里康內的一生。影片采取的標準的敘事文結構,先是音樂家們的評價,再從他小時候跟父親學習小號開始講述,然后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了他的作曲和開始電影配樂,并從他一生500部電影配樂中選擇了40多部進行了具體闡述,最后再以世人(包括音樂家、歌手和導演等)對他的高度評價結束。非常的“標準”,非常的平直,但其中對素材剪輯的頂尖水平展露無疑

當我們談論起莫里康內,我們是在談論莫扎特,我們是在談論貝多芬。你我有幸與他經歷這一時代可以稱的上是幸運
記得高一還是高二,語文課要求課前每個人講一個人當作文素材,當時莫里康內剛離開,我便選了他,那時確實確實年少無知,只看過他的啥啥三部曲,和他跟萊昂內合作的幾部出名的通心粉。上臺就嘎嘎亂叫,說啥配樂不是電影的靈魂,如果配樂是,那劇本算啥,服化道算啥,攝影算啥,表演算啥。。。。現在回想當初的瞎逼逼,真想抽那個傻X一耳屎。
也許配樂不是電影的靈魂,但莫里康內的肯定是

朱塞佩·托納多雷拍埃尼奧·莫里康內,懷的是備受關照的晚輩對大師前輩的敬畏之心。一百五十分鐘的紀錄片《音魂掠影》(Ennio: The Maestro)以托納多雷對莫里康內的長訪談和電影片段為主,穿插各路人士對他的回憶和看法。剪輯很好,多人談話被看不見的繩子收束成緊密的對談,莫里康內和導演們的哼唱變幻成老電影的畫面。最后半小時是狗尾,奧斯卡對老年莫里康內終身成就的認可,昆汀·塔倫蒂諾對他的至高贊美(熱愛程度超過莫扎特和貝多芬),含有蓋棺定論的意味。但凡你看過莫里康內配樂的500部電影中的幾部

音魂掠影:真正的音樂是有靈魂的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4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