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0 12:07
首映:2012-03-02
年代:2012
時長:70分鐘
語言:漢語普通話
評分:6.9
觀看數:58412
來源網:三年影院
“昨日的記憶”爆款!臺北再無張震
她貪心的
想把所有浪漫的事都收集起來
放在心底
以為這樣就不會失去了
朱震生這樣說著,回家卻開始尋找她曾寄來的日記本,并自己也提起了筆。
關于失智老人的故事很真實,很打動人。親屬的心里狀態也刻畫得入木三分十分現實了。
記憶是彌足珍貴的,當失去之后,透過日記再度回憶起那些平實的細節,會感覺自己很富有。
四個片段,臺灣的善良仁慈。人在記憶中應更接近本性,因此我們常常用記憶的方式去喚醒良知,雖然現實中我們常常殘忍。數年前,就被記憶觸動了對老人的關愛,像該電影的原因,都是想喚醒更多人對逝去光陰的緬懷,并善待身邊的老人,無論他們已經不能言語了、甚至不能動彈。
看完影片的同時,媽媽把煮好的宵夜遞放在桌上 然后轉身離開我的房間。沒有一句話。
爸爸總喜歡在一邊幫我做事的時候念叨著“以后我老了 你不知道會不會這樣對我噢”
我突然想起太多父母細心照料的畫面。
比如小學時 爸爸每天中午都頂著烈日騎自行車為我送飯 幫我洗堆得山高的尿布 為我撥蝦姑挑雞爪的骨頭 幫我切好水果包在袋子里讓我帶出門 。。
還有媽媽站在車站為我送衣服的身影 我隨便一說就跑下樓幫我買我想吃的東西 舍得給我吃好的用好的讓身邊的同學都以為我家特有錢 還有在病床前的形影不離 為我擦洗身子為我倒掉尿液 。。
這些生活里微不足道得幾乎就快要被忽略的小事 是擁有的多少耐心和愛才能如此。
然后又想起去上海的時候 ZX的媽媽說跟我說 她生完孩子以后得了乳腺炎 胸部里面的膿液漲得難受 醫生說要吸出來才能好 可是她丈夫不肯 覺得特別惡心 于是她一直難受 反反復復的折騰
被遺忘的時光
文/四月
《昨日的記憶》集結了臺灣四位新銳青年導演和多位優秀演員的能量,拍攝了四個以失智老人為題材的短片,用不同的影像風格、處理手法給予了四種完全不同的視角。讓人們看見了不同的家庭與人情,不同的矛盾與掙扎,不同的生活狀態和社會文明,乃至整座城市的特殊記憶。
何蔚庭是這個項目里唯一遵守15分鐘片長的初衷的導演。2011年同年,他受邀參與了由金馬影展發起的《10+10》電影聯合創作計劃,完成短片《100》。有意思的是,《100》同樣是一個老人題材,何蔚庭以紀錄片的方法拍攝了一位走山路取信的百歲老人,僅是在其中設計了一些橋段,無臺詞的長鏡頭一氣呵成。而到了《昨日的記憶》中的《我愛恰恰》則轉換成了劇情片,增強了故事性。影片開頭老人的單獨出場,導演花了近4分半鐘的時間,使得這個老人看上去仿佛是在獨居,但隨著桌上的早餐出現,與他生活息息相關的人才慢慢地一個個出現。晚上和妻子回到家,桌上再次出現了晚餐,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是揀拾記憶的過程。細心的觀眾也許會發現白天的餐桌所正對的墻面空蕩蕩
一個很有潛力的主題,又被新一代的臺灣“頂尖”導演小清新掉了。
對著婆婆吱吱發電?再唱一首類似陳老師的歌。我想說,真的很瞧不起這些年臺灣導演們偶像劇般精緻的畫面、妝容。
電影不是拍些可以動的好看的照片。也不是在這些照片後面加一些無病呻吟的喟歎。
讓張震鬍子拉碴地低語:日記可以記得下所有的浪漫嗎。他不是那個真實地搖滾死忠了。
我們再也不能期待張震徘徊在牯嶺街,做那個輪廓尚不清晰的張震。一如我們今天無法再期待臺灣出現楊德昌這樣的導演,哪怕侯孝賢也不行。
如果說老人在失憶,城市在失憶。那麼今天的臺灣電影只模糊地捕捉到了新浪潮的長鏡頭再雜糅一些對於好萊塢、市場、和所謂“文藝”的偏執,好像才是最嚴重徹底的一場失憶。
年少時心比天高,對周圍的一切躍躍欲試,忙于學業,耽于情愛,大談熱點和時事,向往自由和遠方,卻始終不愿把目光投向離我們最近的父母。是從什么時候呢?是某一天看見鏡子里的父親頭發居然白了一半,是某次回家,發現母親已經戴上了老花鏡。從前離家,母親總要再三叮囑,現在卻換成我不放心她一個人出門;幼時身體瘦弱,一年總免不了去幾次醫院,如今卻變成我站在診室門外,不動聲色,心急如焚。我終于無比清醒的認識到一個我長久以來最不愿面對的事實:父母不再年輕,不再無堅不摧,他們,早已悄然老去
“昨日的記憶”爆款!臺北再無張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56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