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皓峰導演電影《倭寇的蹤跡》,根據本人同名小說改編,新武俠類型片,看了兩遍,人物設計,場景色調與構圖沒得說,劇情是硬傷。小說本身就短,劇情也不緊湊,改成電影還改了主要劇情。一個感覺是徐皓峰的電影經常會提到異族的女人,而且都是跳舞的,說她們都是適合練武的體質,本片中的波西米亞族舞女如是,《師父》里面的俄羅斯女人也如是。《武士會》中也有塔吉克女人的設定。而且也只有這五個波西米亞族女人都著鮮艷的紅衣,其他人都是比較暗色衣服,不知道導演用意何在呢?

人越沒什么,越羨慕什么。
我自認有些遣詞造句的本事,卻缺些腦洞紛飛虛構故事的能力,看到徐老師憑喜好而肆意編織屬于自己的江湖宇宙時只有膜拜的份兒。
我早已對由香港發揚光大的武俠片感覺厭倦。
孩子小的時候只喜歡味道,所以他們放著好好的飯菜不愛,偏愛零食,因為零食能引起最直接的快感。
長大了會想我都吃了什么垃圾玩意兒。
徐皓峰不想生產零食,他只想取悅自己。
一個聰明人想要取悅自己時的作品,旁人有福了。
比如初代iPhone。

有突破性和吸引力的是片中的武俠世界觀,有了這點,足以成就一部好片。
其余的武術場面及交鋒模式,并未如某些評論所說的有太吸引人或突破性。
回到通俗的問題:可看性。可看性作為電影交流基礎,并非不無必要;影片前半段展開時節奏不錯,非常吸引人,進入中間過程則有點拖沓。
從演員的選擇、攝影,即能看出是部用心的片子。業余說很可笑。
近幾年華語電影中少有的帶突破性的片子。
【倭寇的蹤跡】徐浩峰開宗立派第一招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9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