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20 22:49
首映:1984-02-17(波士頓首映) / 1984-09-28(意大利)
年代:1984
時長:229分鐘(導演剪輯
語言:英語,法語,意大利語
評分:9.2
觀看數:97606
熱播指數:1637
來源網:三年影視
“美國往事”幾乎每個男人心里都有一個Deborah
本文首發于公眾號電影之鹽,歡迎關注。
01.少女黛博拉
《美國往事》中最為出名的一個鏡頭段落可能就是少女黛博拉在面粉房跳舞的畫面了,一邊跳舞一邊時不時地看向偷窺自己的少年面條,心生愛慕之情的少年在墻壁的空隙處偷窺,被發現時地面紅耳赤。
少年時情竇初開的模樣,被導演賽爾喬·萊昂內描述的十分生動與別致,然而這一段落之所以成了經典,還要說一說上下文的語境。
這段落源于老年面條在外漂泊了30多年后重回故鄉的追憶,偷窺畫框中的雙眼原是老年面條。而這時煽情的音樂漸漸減弱
面條是封建(平民)價值觀領袖,輕利重義,活在當下。街頭生活和黑幫經營少不了這面精神旗幟。
麥克斯是混合型“經濟人”,有著利益至上的本能,卻因少年時的街頭生活對封建價值觀懷著些文化向往。隨著社會地位的提高,不斷進化的麥克斯終將拋棄掉隊的伙伴。
面和麥二人都具有領袖氣質,一個團隊中出了兩個阿爾法種子,注定埋下了離析的禍根。二人對決策權的明爭暗斗污染團隊的氣氛,也侵蝕著他們自己的靈魂。如果面條沒有歸隊,這個團隊也許仍將蓬勃發展下去,也許有一個圓滿的散伙。對于阿爾法來說,要么領導這個團隊,要么徹底離開這個團隊,麥克斯選擇了后者。
幸運的是死去的幾個倒霉蛋,他們這一生體驗了白手起家的成就,紙醉金迷的榮光,他們所作的只是跟在別人后面罷了。面條雖也是失意人,但最辛苦的當屬麥克斯,被兩種價值觀拉扯,為得失權謀而費心,良心喪了一半,剩下一半在胸里硌得慌。
莫里康內去了,昨晚第一次看《美國往事》,原來之前所有令我著迷的直男荷爾蒙片,竟然都有個共同的親爹……就是它。韓國《朋友》,香港《古惑仔》,臺灣《牯嶺街》《艋舺》,大陸《陽光燦爛的日子》。
《艋舺》和《陽光燦爛》模仿痕跡最重,有傳說姜文開拍之前把這個片子拉了五十多遍,一路看下來,從小細節到大走向太多地方簡直神似。至于艋舺,最核心的街頭少年斷背情的設定,說是從這拿走改吧改吧直接用的,應該都不算過分。
難得的是就連女觀眾們一致表示反感的rape戲,我倒都沒有感覺不適
四小時的一生
《美國往事》片長近乎4個小時,當電影落幕的時候,卻絲毫不覺得它冗長,而是驚嘆剛才窗外還是陽光燦爛,再抬頭已是夕陽西下。人呆坐在沙發上好一會兒,緩不過來。
該電影被眾多影評分類為黑幫電影,其實不然,縱使電影的確講述了一群混混的生活,的確有血腥、撕殺的鏡頭;該電影的預告片稱this is a film about friends,其實也不然,縱使電影的確刻畫了朋友之間的愛與恨、背叛與復仇。當我今天再次翻出這部《美國往事》,重新細讀品味的時候,我看到了更多,這部電影靠著一眾優秀的演員和完美的故事結構最終遠遠超越了導演最初對它的預期。
Noodles與Deborah
20世紀20年代,美國的猶太人聚居區,一群小混混每天靠搶劫度日,Noodles也是其中一個,但也是最為特別的一個,與其他混混不同,因為他會一個人躲在廁所里看杰克?倫敦的《馬丁?依登》,也因為他心里珍藏著一份純潔的愛情。偷看Deborah跳舞幾乎成了Noodles每天骯臟下流生活中最美好的片段,他其實是個聰明的孩子,還有些霸道,但在Deborah面前,他就象是個虔誠的信徒
“美國往事”幾乎每個男人心里都有一個Deborah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6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