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8 02:01
首映:2008-10-21
年代:2008
時長:100分鐘
語言:英語
評分:6.1
觀看數:14702
熱播指數:43
來源網:三年片免費
撕裂記憶體:從“讀心術”到“洗腦法”
只能說很老套,基本上還是楚門的世界,氣氛渲染的不錯
劇情設計沒有創新,片子只有6.3分估計也就是這個情況,過早的猜到了結局。
內幕應該更加有意思才會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結尾大團圓也比較一般
優點在于,氣氛渲染的很不錯,妻子和孩子的設計都很好
一些影片中的細節沒有做足文章,比如吸煙睡著家里著火,如果我是導演,我會讓演員說:“家里著火是我編的”
那么接下來應該會更精彩。
在"The Lazarus Project"(2008)裡,主角到達的地方──「天使崗」──和《挪威的森林》裡直子居住的「阿美寮」感覺極為類似。
真的只有這樣的環境才能療癒身心嗎?──大量勞作,生活規律,食物簡單卻新鮮,風景優美...以及某種程度的與世隔絕。當然每個人都看得出來這樣的地方就是有哪邊說不上來的不自然,所以電影裡的威廉死了,書裡的直子也死了。不過,這種隔絕之地,說起來和傅柯在《瘋癲與文明》描寫的「戲劇療法」也有一點像:與其去思考自己和世界上的大部分人那「有一點點錯開的地方」,不如乾脆打造一個能容納那「錯開的地方」的場所,無論是在現實中,還是在心裡。換句話說,不是讓自己去適應世界,而是讓世界來適應自己。
我一直很喜歡看那些自給自足的日本節目,現在想來那些人追求的應該也是一個能夠容納自己的缺失的地方(或者是,實在太喜歡不依靠任何人的生活了)。昨天晚上開始看起《小川紳介的世界》這本書,他和他的劇組為了能夠拍出好的紀錄片,為了能夠忠誠的表達出農民的精神和思想,於是一行人自己租了稻田種了好幾年的稻
總體來說,立意很好,表現一般。
片子表面上是說一個男人在被判處死刑后被政府洗腦,政府讓一些專家監視這個男人,偽造他的精神病歷,編造他的全部過去,騙他相信自己所有的回憶都是精神病狀態下自我安慰的夢境,讓他接受他人為他設計的第二次生命。
片子骨子要諷刺和批判的,自然是現代社會的政府用專家和理論當工具,給大眾洗腦,讓所有人都接受政府為民眾設計的“記憶”和“思想”。
可惜這個片子拍得節奏太慢,而且過于平淡,以至于我是一邊玩《極品飛車》一邊觀看,也能看明白導演想說什么。相信那些專心看片的朋友們都要睡著了。
最后我順著導演的思路,挖點料:當人無法認識自己的時候,就只能讓他人來充當這面鏡子,而精神分析學的理論與專家,很容易被人利用,變成混淆是非,給他人洗腦的工具。導演對于精神分析看來也是持批判態度的,這門非常神棍的“讀心術”經常會蛻變成“洗腦法”。
去搶金子的時候另外兩個人被殺時,那個“警察”說不定不是警察,可能就是一個陰謀,要讓他判死刑的一個陰謀,依據如下:
判死刑的時候,記得有人說過“他們動作太快了”之類的,結合開頭男主角被炒,是讓他掉進陰謀的開端。
判死刑了,好對他做實驗。。
不擅長碼字兒,就寫點短評。
一開始,我一直以為男主角阿Ben會在監獄出逃然后找到那個意外殺死保安的黑人警察和那位拉動警報的MM來洗脫罪名;后來又以為這是Ben的臨終體驗,一直期待著Ben領悟然后天使同學帶著他上天堂……直到院長大叔pia ji一聲拍出病例才驚覺原來是想要給Ben洗腦。
印象中這個題材的電影似乎看過,《逃出克隆島》還是《楚門的世界》來著……
平心而論,電影讓我覺得有點悶。
我果然是被大場面大量炸藥和肌肉給洗腦了呀。
PS:哦~想起來了,是那部Ryan Phillippe主演的《霧氣朦朧(The I Inside)》
還好看過發條橙。
有助于理解這部影片。
就像其他人說的一樣。到影片接近結尾處還剩20分鐘的時候,還以為他真的只是自己在臆想。那個歐吉桑面面俱到的證明了男主人公的精神失常。(歐吉桑還把他們家在網上的視頻的主人公給改了,這件事真是難以理解,難道他每天都去看男主人公的網頁瀏覽歷史記錄嘛?還真BT。。。)直到他發現那個黃色盤子。
發條橙比這部片子極端暴力很多,但是評價也出彩很多。
反應同樣的主題,這部真的要含蓄很多,也比較難看出它的point。。。
我和同學一起看的,我們倆都認為,把所有的沖突集中在最后30分鐘。。。不見得是個好的選擇啊。
最后一幕,還是甚有美感的。贊~
撕裂記憶體:從“讀心術”到“洗腦法”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3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