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2024-07-14 23:20
首映:2007-04-27(美國)
年代:2007
時長:96 分鐘
語言:英語,法語,德語,塞
評分:7.2
觀看數:40028
熱播指數:274
來源網:三年影視
“預見未來”不可預見 只能遇見
男主角具有預見未來的能力,但是只能預見2分鐘,除了對一個女孩。不同與其他此類型的電影之處在于,除了緊張的情節之外
《先知》是根據原著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的邏輯非常簡單合理:地球面臨毀滅,只有被外星人選擇的小孩,才有機會被外星人帶走到伊甸園繼續繁衍。電影的轉折點在人類了解到世界末日到來之時的從容與鎮定。與在這之前,導演著力渲染低語者們帶來的恐怖氣氛,也包含了神秘數字帶來的兩次重大災難形成鮮明對比。包括了最后一次全球毀滅的三次災難特效基本上完美地和劇情做到和諧共存,尤其是主角就直接體驗著災難的始末,給觀者帶來的震撼是不言而喻的。
在電影的結尾凸顯濃厚的宗教趣味。上帝毀滅地球,再造伊甸園,年幼的亞當和夏娃奔向生命之樹。結尾的生命之樹與《珍愛源泉》中的生命之樹含義相似,均有生命的源頭的含義。以上帝身份出現的外星人駕著先進的太空方舟,載著年幼的地球人下一代以及一些小動物們奔向新的伊甸園。在新的伊甸園,沒有任何人類文明的痕跡,一切就好像史前文明一般。上帝采用凈化的方式讓人類重新進化,毀滅原有被污染得臭氣沖天的地球,讓思想未受沾污的兒童幸存下來,重建人類的家園。盡管
自己也曾幻想著有這樣的超能力。整個電影情節還是很緊湊的,畢竟時間都是按秒、按分鐘計算的。總覺得這樣的片應該是120分鐘才好。
看了一些其他的影評,其中一段說得比較精彩,大概是說女主角下藥迷幻凱奇那段,無論第幾分鐘投毒,時間是繼續的。劇本或者說導演在這點的安排上,是本片的一大硬傷了。很多朋友不太理解,打個比方:現在北京時間是22:33分,凱奇預見時間是兩分鐘,不會因為22:35投毒了,他預見兩分鐘的時間就斷了。因為這個是連續的,凱奇預見時間仍能達到22:37分。
關于結尾,因為凱奇和艾斯在一起了,所以預見未來的時間更長更久遠。所以他為了避免因為他的錯誤而在爆炸中全部死掉,所以他放棄了現在的所愛,選擇了和FBI合作,暫時離開艾斯。也可以算得上是懸疑劇了。畢竟最后艾斯能否真的等他,這個交由觀眾去想象。
最后,關于預見未來,現實是,即使我有這個能力,也會像電影中講述的那樣,選擇了或者說避免了這一時刻,那么將來也會發生改變。比如我在李鴻章簽訂不平等條約的那一刻殺了他,歷史肯定也就發生改變了。這題材的故事
結局還有點意思,情節上比較老套,當然更經不起推敲。可能由于投資限制,在特效的制作和大場面上也比較差。印象深刻的是男女主人公在餐館的結識、結伴而行那段戲,凱奇還是迷人的溫情男人啊。
我猜編劇應該是有一些可計算性和復雜性理論研究背景的,撇開演技不說,下面主要就故事情節做一些討論。
如果將我們所處的時間在一個圖靈機中展開,那么Cris就是圖靈機的讀寫頭。現實世界中,在我們所處的唯一時空內,就發生過的歷史而言,這個圖靈機都是確定的,而就未來而言,是一個概率圖靈機。但這個電影最厲害的設定在于,Cris是一個非確定性圖靈機,也就是說,在某一段給定時間內,普通人只能夠尋找一種可能性,但Cris卻能夠窮舉所有可能性,這一點在輪船內搜尋Liz時得到最形象的刻畫。
第二個設定是做限制,限制了Cris的計算空間,只不過是用兩分鐘長度這種形式來限定,所以Cris可回溯的距離不能太長,這就使得在尋找全局最優時會碰到障礙,而針對性的設局可以把Cris誘入一個兩分鐘內無法逃脫的圈套以內。
第三個設定是關于空間,當我們考慮PSPACE類計算問題時,典型的例子是QSAT以及可尤其刻畫的交互式游戲或者博弈論問題,這就使得劇情可以按照博弈的方式展開,對手分別是賭場安保,FBI和恐怖團伙,而使用的計算空間也是逐次遞增的
“預見未來”不可預見 只能遇見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4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