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很慢,風景很美,演技很棒。甚至沒有主題,沒有觀點,導演只是想如實展現一類獨特人群的內心世界,他們離開了現實,隱居到大自然。這類人群,國內也有,近年媒體報道的終南山就有這樣一群人,簡單甚至艱苦的在山林里平靜的隱居著。
通過本片,可以對他們的內心世界可以大致有個了解。更重要的是,看完電影,你會想;我需要這么急、目的性這么強的活著嗎?我的生活節奏可以慢一點嗎?
影片主人公是個戰場下來的士兵,心理受到了傷害,他沒有變成流浪漢、癮君子,他只是選擇了避開人群,隱居山林

[比較文藝小眾的Drama,本人打分8.7/10, 爛西紅柿(Rotten Tomato)100%新鮮度。]
2018年的劇情片“Leave No Trace”講述了生活在樹林里、相依為命父女的生活。當他們被強制安置回到人群過“正常”生活時,原本父女關系的和諧平衡被打破。遠離人群、不留痕跡是父親對日子的態度和選擇,但女兒卻通過新的體驗,強烈地傾向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父女雖然仍然相愛,但最后在痛苦中選擇分離。
影片把青少年成長和與父母關系這個命題用一個相當極端的例子,戲劇化、但同時又以忠于美國式獨立和自由精神的表述

影片看了一半還是感覺迷糊,一直在猜測結尾,猜測最后要說什么,但是到了后半部分基本明白了結尾就是延續,循環,孩子像個森林中的美麗精靈,爸爸對孩子也是充滿愛,但是可能是受過那種心里創傷致使他堅定不移的要遠離人群,故事雖然簡單,但卻表現了一個異常復雜的心里變化,這一點足夠吸引人們關注他們的命運與變化。
秋日的周末午后,獨自靜靜地看完了這部電影,心里有點堵,卻也很暢快。
這樣的電影,十年出一部吧,不煽情,細膩,卻有一種沁人心脾的痛,像片中大片的叢林的綠。
一、WHY?
看著他們選擇深山避世、不停地逃避,吃盡生活的苦,觀眾其實心里一直在問:Why?影片從頭到尾都沒有正面回答,卻通過一些細微的線索進行了間接的闡述。
線索一:收留他們的好心阿姨問起Tom,才知道父親也是一名退伍軍人。
線索二:在中途小木屋中,Tom翻看父親的東西,這樣剪報少許透露出他可能是一名退伍的越戰軍人。

電影進行到一半時,我只想盡快結束這部片子的,浮躁如我不適合這種節奏緩慢,進展到一半仍然看不出主線的電影,但是強迫癥還是讓我堅持下來。
直到電影結尾,有一種釋然,一是電影結束帶來的,另外是對于結尾父女的抉擇給我帶來的沖擊感。
我對親人和家庭有在一起的執念,所以我喜歡熱鬧,也愿意妥協,即使自我犧牲也要和家人在一起。所以我不理解父親執意選擇獨居的初衷,也不理解最后父女的互相成全帶來的親人分別,在我的意識中,無論哪一種場景都不是我可以接受的。

【不留痕跡】驚艷的劇情片 對于局外人而言,善意是一種殘酷。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