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于深焦:[圖文版 ]
2021年對羅馬尼亞電影界是個不錯的年份。先有拉杜·裘德加冕金熊,正式坐穩羅馬尼亞當今“四巨頭”席位,后有亞歷山大·訥訥烏的《集體》搶下兩個奧斯卡提名,而這也是歷史上羅馬尼亞電影的第一次奧斯卡提名。這是之前無論是前輩大師揚·波佩斯庫-戈波或是盧奇安·平蒂列,亦或是新浪潮風頭最勁的“三巨頭”,均未能達成的成就。此前最好成績是克里斯蒂安·蒙久憑借戛納雙獎作品《山之外》入圍過最佳外語片短名單(另一個最接近提名的是

今年初在柏林電影節上,羅馬尼亞導演拉杜·裘德的大尺度爭議作品一舉獲得金熊獎,而在上個月落幕的奧斯卡上,同樣有一部羅馬電影風光無限,同時入圍最佳國際電影和最佳紀錄長片兩個類別,盡管最后相繼敗北,但都無損羅馬尼亞電影對影壇的強烈沖擊力,這是繼千禧年代克里斯蒂安·蒙吉引領的新浪潮運動之后,另一波羅馬尼亞電影熱潮的興起。拉杜·裘德的《大寫的印刷體》和《火車出站》以及去年圣丹斯獲獎的《阿卡薩,我的家》都是近年來在國際上較為出眾的羅馬尼亞紀錄片。這部《集體》更是去年最為矚目的一部了

羅馬尼亞入圍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和最佳紀錄片雙提名的長紀錄片《集體》又是一個十分敏感的話題,反映的是2015年發生在科萊采夫酒吧一次火災讓了27人喪生,其后37位燒傷患者因術后感染死去。揭露了羅馬尼亞醫療制度的落后與腐敗,以及政府管理的混亂和不為人知的權錢交易。從影片中至少可以反映兩個問題:一是東歐劇變后,羅馬尼亞雖然政治體制發生了變化,但是幾十年延續下來的舊模式還是深刻影響人們的思維和生活。二是畢竟體制發生了變化,媒體可以獨立調查和跟蹤報道被掩蓋的事實和真相

《集體》一個很好展示醫療改革的過程的紀錄片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18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