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八一電影制片廠拍攝的四川方言的諷刺喜劇。 《抓壯丁》是由吳雪、丁洪、陳戈、戴碧湘等人集體創作的反映民國時期四川華鎣山地區搶抓壯丁參軍的故事。原是1938年創作演出的幕表戲,1943年吳雪等人在延安對原作進行改寫,曾在青年藝術劇院演出近百場,后改編成電影。
印象里第一次看的時候,里面的臺詞實在令人捧腹,如今看來,那災難深重的過去,丑惡黑暗的現實,能用如此諷刺潑辣的手法去展現,可見人民群眾的智慧。
影片主要創作者陳戈飾演的王保長實在搶戲,給人留下極深印象。
全片以四川方言演出,生活氣息濃厚、詼諧生動,十分逗笑。

我不知道看的是哪個版本,里面有個翻譯有錯:
是芋子娃不是魚子娃,首先四川話里沒有魚子這一說,只有叫芋頭叫芋子。炕的的意思是煎,蒸當然就不難理解了就是蒸。
而且從做菜的角度上來說川菜里芋頭的確有煎和蒸兩種做法的。

1933年頒布的《中華民國兵役法》中,第三條規定:“男子年滿十八至四十五歲,在不服本法所定之常備兵役時,服國民兵役,平時受規定之軍事教育,戰時以國民政府之命令征集之。”這條法令就是國民政府抓壯丁的主要法律依據。當時華北及華東已淪陷,抓壯丁的現象基本發生于西南地區,而其中又以人口最多的四川一省最為普遍。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介紹當時四川抽丁的情況說:“當時是家里面兩丁,兩個兒子去一個,三個兒子三丁抽二,去兩個。五丁,五個兒子抽三,去三個,就是這樣去的

抓壯丁:募兵制走向征兵制
轉載請注明網址: http://www.kangshuodianzhi.org/zhonghe/vod-22167.html